《解放日报》报道!殷殷嘱托催奋进老树新枝竞葱茏
发布时间:2025-11-08 14:34:05

  

《解放日报》报道!殷殷嘱托催奋进老树新枝竞葱茏

  《殷殷嘱托催奋进 老树新枝竞葱茏——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一周年之际》。

  “老杨树宣讲汇”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重中之重,收到回信以来,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00余场,听众约100万人次。一年来,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回信精神作为老干部工作鲜明的主题主线,以“四个讲一带动”为着力点,激励更多离退休干部党员践行回信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主动融入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理论实践交融互促的宣讲新格局,示范带动更多老年人积极参与人民城市建设,努力在奉献社会过程中实现老有所为。

  今年7月,“老杨树宣讲汇”B站号上线开通。《根系红土地,老树发新枝》先导片一经发布便引发热烈反响,两门宣讲课程点击量已突破6万。植于红色沃土的“老杨树”,正在互联网的广阔天地中抽枝散叶。

  2024年11月,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指出“你们结合亲身经历,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强调“希望你们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作为“写信人”和“收信人”,“老杨树宣讲汇”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重中之重,收到回信以来,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00余场,听众约100万人次。一年来,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回信精神作为老干部工作鲜明的主题主线,以“四个讲一带动”为着力点,激励更多离退休干部党员践行回信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主动融入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理论实践交融互促的宣讲新格局,示范带动更多老年人积极参与人民城市建设,努力在奉献社会过程中实现老有所为。

  面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主动破圈,引导老同志拥抱新媒体,走进Z世代,让红色薪火在“云”端燎原。

  在B站直播间里,“七一勋章”获得者、出生于1931年的黄宝妹变身“90后”UP主,讲述“一辈子为人民纺纱”的故事,已成为平台上最年长的UP主之一。在她的带领下,“老杨树”们纷纷玩起了新媒体,还摸索起了各种人工智能新工具,把讲台搬进了网络空间,与青年在线“连麦”对话,圈粉一大波年轻“后浪”,年轻人纷纷留言要“接好前辈手中的接力棒”。

  一年来,在“老杨树宣讲汇”讲师团示范引领下,“众鑫有话·老兵跟党走”讲师团、上海大学“快乐百岁”讲师团和上海老科协“科技助力梦想”科普讲师团等宣讲团队纷纷开辟线上宣讲路径。闵行区“春申晚霞”网宣队创新形式,从博文到宣讲、从图文到视频,全方位展现时代变迁。奉贤区“夕阳红”讲师团在“乐龄先锋网上行”活动中为市民答疑解惑,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一批在沪抗战老同志、老战士在互联网平台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令全网为之动容。当96岁的叶公琦面对镜头一字不差地背诵两首献给烈士的挽歌,情到深处潸然泪下时,网友纷纷留言,“依然赤子之心的前辈”“感动得热泪盈眶”“佩服,敬佩”。当李明东、曹恩民、迟焕章、俞静等抗战老战士接受采访,亲历者的讲述让年轻人得以真切触摸那段峥嵘岁月的脉搏。

  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极引导老同志融入网络浪潮,积极探索“平台+达人”模式,鼓励他们进驻B站、抖音、小红书等年轻人聚集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开麦直播”等形式打破时空限制,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互动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圈粉”年轻一代,实现跨代际的思想碰撞与传承。

  今年3月,黄浦区在小红书平台开通“727客堂间”账号,作为平台上首个以离退休干部为主角的账号,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以老同志视角讲述黄浦故事,分享治理经验,近期还发起了“727客堂间·黄浦记忆传承计划”,组织老青结对传承区域记忆。“可从石库门走进客堂间,也能从小红书遇见新天地;年轻人点燃激情,老年人释放活力。”黄浦区退休干部张载养的这句话道出了广大老同志的心声。

  为增强宣讲的感染力与穿透力,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推动老同志的宣讲课堂从“固定讲台”走向“移动现场”,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情境化的宣讲品牌,让理论在实景中焕发生机。

  从虹口区委党校退休的张家禾,凭借历史学专业背景和党校工作经验,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和实地勘探,将老建筑、窄马路、大人物串珠成链,创立“张家禾虹口记忆传讲工作室”,首创上海“行走的党课”宣讲模式。工作室先后开发“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记忆”“左翼文化运动在虹口”“隐蔽战线与虹口”等沉浸式宣讲线路。张家禾带领听众穿行在虹口街巷,通过实地讲解、情景再现,让人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历史。这种模式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有听众当场落泪,还有家长带着孩子“二刷”线路。

  “这些英雄的故事,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让青少年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内,宝山区“宝乐青山”银发讲师团成员盛华平为中小学生讲述电影《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的故事。“我要向潘冬子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家住宝山六村的小金同学听完后说。

  在嘉定区,区老干部讲师团依托“疁城嘉音·早讲述”项目品牌,精选以“红色足迹”为基础、区域规划发展为拓展的24个研学点位,形成五大篇章研学教育点,采用“现场讲解+微党课+互动教学”方式,开展红色研学宣讲。

  近年来,更多银发宣讲者的身影出现在中共一大会址、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等城市地标,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传承初心的生动课堂。同时,用实际行动讲好更加精彩的人民城市故事,也是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优势所在。

  在徐汇滨江,一支由滨江规划开发建设亲历者组成的“光启晚晴”五老报告团滨江宣讲分团正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一江一河”引领的人民城市建设奇迹。他们将城市发展的“施工图”娓娓道来,将建设成果的“实景画”鲜活呈现,吸引大批年轻人驻足,成为滨江岸线一道亮丽风景。老同志们打造“行走的滨江”情景式团课,带领青年学子实地触摸城市肌理。分团还依托滨江建设者之家,向年轻建设者、外来务工人员宣讲人民城市更新故事,传播人民城市理念。

  在社区、屋场、广场,老同志们将宣讲阵地搬到百姓家门口,创新开展“微党课”“微宣讲”,以亲历的小故事讲透家国情怀的大道理,打造群众身边的“精神补给站”。他们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广场、公园绿地等一线场所,打造“流动课堂”,并积极探索“板凳课堂”“屋场课堂”“广场课堂”等宣讲形式。针对“两企三新”青年特点,老同志们在有限时间内传递核心信息,同时创新开展“宣讲+戏曲”“宣讲+书画”“宣讲+微电影”等融合活动,让党的方针政策更加可亲可感、入脑入心,使基层宣讲焕发鲜活生命力。

  宣讲的最终目的在于凝聚思想共识、推动实践转化。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极引导广大老同志将宣讲激发的正能量,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社会民生的实际行动,实现从“声入人心”到“践之于行”的深化拓展。

  在助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依托“银发人才”专项建言、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建议征集等平台,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组织老同志围绕上海“十五五”规划等中心工作献计献策。浦东新区举行“十五五”规划意见征询座谈会,许多曾在浦东新区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为深化规划编制提供了真知灼见。全市重点打造以闵行大零号湾为中心展示、辐射联动全市8家老干部工作部门,开展了“一核多点、相映成辉”的智享乐龄智慧养老产品体验活动,为广大老同志构建更多数智化惠老场景,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参与人民城市建设方面,2025年初全面启动的“乐龄申城·我是社区协理员”项目,进一步畅通了老同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着力实现老同志所能所愿与基层群众所需所盼的有机结合。在李仁杰、柴俊勇、冯小敏等离退休干部党员示范引领下,全市10万多名离退休干部党员走进基层,参与社区党建、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第五居民区,由32位离退休干部组成的“老彭友”协理团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经验优势,深入社区走访调研,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制定的社区治理手册成为社区协理的“红宝书”和社区自治的“金规则”。松江区立足“银龄值守岗”工作基础,积极推进“云间银龄·我是社区协理员”工作探索与实践,创新打造“六岗六员三平台”,为老同志参与基层治理搭建大舞台。市建设交通系统组织千余名离退休干部加入“乐龄申城·早上海”等志愿服务团队,围绕人民城市建设精心设计21个宣讲主题;“乐龄建交”与“虹彩合伙人”两大品牌的携手合作,在虹口区设立8个“社区协理实践点”,推动离退休干部“组团式”下沉社区,实现“1+12”的聚合效应,更打通了市级资源下沉社区的“最后一百米”。

  在赋能企业发展方面,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极推动银发人才与服务实体经济相融合,选聘骨干老同志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在普陀区,党建指导队以特殊的“银发智囊团”身份活跃在互联网企业之间,并与区互联网产业党建联盟联合推出“靠谱讲堂”。由市经信系统各个产业板块的老领导、老劳模、老专家组成的“银龄‘经’语”宣讲团,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熟悉产业政策优势,进企业园区、进社会组织担任宣讲员和智囊顾问,进学校、进机关传承产业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努力把“四个讲一带动”做到经济产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助力全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年来,在上海这片充满红色记忆和发展活力的热土上,一支支银发队伍,以历久弥坚的初心、与时俱进的智慧、扎实有力的行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写下了生动注脚。一堂堂宣讲课程、一项项志愿活动从“云”端到实地,从“景”中到“微”处,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老百姓心中落地生根,让人民城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示范引领更多身边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社区建设,向着“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景汇聚合力。


TOP